聚氨酯化學的發展可追溯到1849年,伍爾茨(Wurtz)與霍夫曼(Hoffmann)首先報導了異氰酸酯的合成反應。直到1937年,奧拓·拜耳(Atto Bayer)才發現上述反應產物的工業用途,工業界開始研究以聚酯為基礎的聚氨酯,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材料短缺,推動了聚氨酯材料的發展,主要用以生產纖維、涂料的泡沫塑料。
戰后,由于德國工藝技術的公開,美、英等國都開始進行廣泛的研究開發工作。起初,聚氨酯泡沫塑料集中在以聚酯為基礎的工作上,但聚酯多元醇成本較高,聚酯軟泡耐水解性能較差,這些都影響了聚酯軟泡在更廣泛領域里的推廣應用。1951年,有人發現了用聚醚多元醇合成聚氨酯,到1954年美國杜邦公司采用四氫呋喃合成聚醚多元醇,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,奠定了聚氨酯泡沫迅速發展的原料基礎。1958年,人們先后發現了叔胺催化劑三乙二胺和有機硅表面活性劑,使得軟泡的生產工藝由二步法跨入一步法,這是軟泡生產工藝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,從此,軟泡生產的速度大大加快。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,軟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,到80年代的20年間,軟泡幾乎以年均增長率18%的速度持續發展。1981年,全世界聚氨酯消費量達到300萬噸,其中軟泡占60%,約170萬噸,上世紀80年代以后,聚氨酯生產增長進入成熟期,在至1997年的十幾年間,年平均增長率約為6%。1997年世界聚氨酯消費量約700萬噸,成為產量居第5位的大噸位塑料品種。在20世紀80年代、90年代的十幾年間,亞太地區是全世界聚氨酯生產機消費最快的地區,年增長11%,在除日本之外的亞太地區,聚氨酯的年平均增長率接近每年17%。2000年,世界聚氨酯消費量達到799萬噸,2002年達到886萬噸,依然保持著5%以上的年增長率,2005年為1375萬噸,2007年為1493萬噸,預計到2010年世界聚氨酯消費量可達1690萬噸。